- 概要
- 历史
- 地理
- 经济
淄川建置于西汉初年,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。在淄川境内发现的王母山巨石文化,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,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淄川地区蕃衍生息。淄川在夏、商朝代为青州地域,西汉初期建立般阳县。南北朝时期置清河郡于般阳城,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淄川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淄川为淄川郡,元至元元年(1264年)淄州升为淄州路、般阳路。自西汉建县,历经两千余年,至1955年撤销淄川县建制,改建为区。
淄川历史上产生过许多著名人物,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,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,他竭尽毕生的心血收集民间传说,借鬼妖喻人世,倾激情于笔端,著成《聊斋志异》,成为世界历史上的奇文佳作,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。明末清初,名医翟良,品质高尚,不图富贵,甘居乡里,为民众解除病患,被赞称为“神医”。清末民初,孙乃琨致力于讲学、著述,各传陕、甘、豫、鲁等省,为一代儒学名流。
淄川名胜古迹遍布全区,旅游资源丰富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蒲松龄故居、马鞍山抗日革命遗址,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大张古窑址、磁村古窑址、郝家古窑址、西坡地古窑址、刘德信起义“大汉德主”政府遗址、太河惨案纪念地──钓鱼台、杨寨古塔、苏相墓。此外,还有聊斋园、留仙湖公园和淄川游乐园、奎盛园、梓童山风景区、文峰山风景区等新建景区(点),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前来游览观赏。
淄川工业实力雄厚,全区现有工业企业6400多个,主要工业门类有建材、纺织、机械、化工、冶金、煤炭等,有一批在全省、全市占有重要位置的企业和产品。近年来,淄川区认真实施结构优化、优势带动、经济国际化和科教兴区四大战略,不断加大投入,深化改革,加快技术创新,推进结构调整,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。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4.8亿元,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3.6亿元,利润总额5.04亿元。
淄川的农业相对来说比较薄弱,全区人均不足半亩地,山旱田占三分之二。针对这一实际情况,淄川制定了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,加快产业化进程”的工作思路,经过几年的努力,淄川的农业不断发展,2000年,全区粮食总产量为11.29万吨,农田灌溉面积达到11.8万亩,林果总产15088吨,肉蛋奶总产18080吨,蔬菜总产76542吨。
淄川是淄博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,建设了服装城、建材城、新亚商场、东方商厦等30多处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、商业网点和十几条商业街,形成了以服装城为龙头的生活料和以建材城为龙头的生产资料体系。2000年,全区各类集贸市场发展到85家,其中城区26家,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113亿元。
淄川区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。1956年称淄川区。
淄河
淄河发源于莱芜市碌碡顶鲁山一线(淄河与沂河分水岭),向北流经博山、淄川、临淄、寿光汇入小清河。全长122.55公里,其中流经淄川区境33公里,区内流域面积385.8平方公里。太河水库位于区境淄河上,坝长 1182米,库容1.23亿立方米,库区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80平方公里。
夏商为青州之域,秦属齐郡。西汉初建般阳县,因治所位于般水之阳而得名。
宋元嘉五年(公元428年)为贝丘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公元598年)为淄川县,唐初置淄川郡。
宋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。元设般阳路,治所在淄川城。明初设般阳府,洪武九年(1376年)升淄川县为淄川州,洪武十年(1377年)又改为淄川县,属济南府。清沿明制。
辛亥革命后,废府设道,淄川县属济南道。民国17年(1928年)撤道,民国20年(1931年)县辖十路改为九区。
1948年3月,淄川县全境解放,辖11个区。1955年4月,淄川县制撤销,原县境内建立杨寨、洪山、昆仑3个区。
1956年2月,撤销昆仑、杨寨两区,设淄川区。1958 年4月,洪山区撤销,归淄川区。
淄川区位于淄博盆地中部,其东侧、东南侧、西南侧为中低山区,局部为山间洼地及河谷地形,北部、西北部则逐渐过渡到低山、丘陵及平原。最高峰黑石寨,位于峨庄乡后紫峪村东部,海拔923米, 最低点是杨寨镇北部,海拔48米。地形分为平原、丘陵、山区三类。其中平原面积93.175平方公里,地面标高均在100米以下, 平均地面坡度1/200。丘陵面积345.321平方公里,高度150米左右。除平原、丘陵外,其余皆为中低山区,多数山峰高度在500米以上。
淄川区山丘起伏连绵、纵横交错,共有大、小山头1945个,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17个,500~800 米的499个,300~500米的623个,其余为300米以下。 主要山头有:
黑石寨 :海拔923米,位于峨庄乡后紫峪村东部, 为区内最高山峰。
三台山 :位于昆仑西北5公里,跨越昆仑、 磁村镇界向北毗连凤凰山。山??拔360米。
黉山 :位于淄城东北5公里,跨越寨里、罗村、 双沟镇边界,其山势为NE向,由南向北逐步降低,主峰海拔320.25米,地下矿藏丰富,山阳有郑公(康成)书院,山阴有鬼谷(子)洞,是区内历史上名山。
淄川境内自东向西有4条过境河流皆属小清河水系,发源于泰沂山区北坡中低山区,由南向北经本区单独出境,汇入小清河。
淄 河
淄河发源于莱芜市碌碡顶鲁山一线(淄河与沂河分水岭),向北流经博山、淄川、临淄、寿光汇入小清河。全长122.55公里,其中流经淄川区境33公里,区内流域面积385.8平方公里。太河水库位于区境淄河上,坝长1182米,库容1.23亿立方米,库区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80平方公里。
孝妇河
孝妇河发源于博山区禹王山、青石关、岳阳山一线中低山区,流经博山、淄川、张店,在马尚与范阳河汇合,再经桓台县汇入小清河。其中流经淄川区境26.5公里,区间流域面积396.8平方公里。河上建有樊家窝、淄城、贾村三闸坝。孝妇河支流在淄川区有般河、锦川河、三里沟河、七里河等10余条。
范阳河
范阳河分南、西两支,南支发源于区境内宝山、五股泉、博山区青龙湾一线;西支发源于邹平县长白山、白云山、跑马岭一带。两支流在萌山水库汇合,后至张店区马尚与孝妇河汇流。区境内南支长17.5公里,西支长16公里,流域面积199.9平方公里。
青杨河
青杨河发源于博山区双堆山一线中低山区,流经岭子镇西部边缘,经章丘市汇入小清河。区内长度7.3公里,流域面积16.55平方公里。
淄川区河流为山溪性河流,泉水出入较多,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及转化较为频繁,因此河道延续时间较长,水量较大。因矿业排水及工农业用水大量增加,加之山区水土流失,泉水大部干涸,河道径流减少。
淄川区矿产资源丰富,伴生、共生矿多,矿产资源组合好,煤炭、耐火材料、紫砂、陶土、铝土矿、石灰石、铁矿石、石英等储量大,分布广。煤炭可采储量1500万吨,耐火粘土储量为841万吨,页岩质红粘土(紫砂)储量为1000万吨,花岗岩储量1000万吨,石灰石储量2万亿吨,铁矿石储量60万吨,石英砂储量1500万吨。
淄川区内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总面积149.9万亩, 其中耕地35万亩,仅占总面积的23.36%,林地23.6万亩,占总面积的15.77%,未利用土地42.2万亩,占总面积的28.15%,区内地貌类型多样,为发展农业和各种经济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淄川区地形复杂,生物资源丰富。林木资源,共有树种40科、78属、146种,乡土树种有楸、国槐、侧柏等,引进树种有杨树、桐树等,经济树种有梨、杏、苹果、花椒、柿子、软枣、山楂、香椿等,其中池板梨、无核软枣远近闻名。动物资源中,大牲畜有牛、马、驴、骡;肉食畜有猪、羊、兔;家禽有鸡、鸭、鹅。饲草、饲料资源丰富,具备发展畜牧业的条件。兽类有狐狸、獾、黄鼠狼、刺猬等。禽类有斑鸠、喜鹊、乌鸦、啄木鸟、猫头鹰等。鱼类有鲤鱼、鲫鱼、鲇鱼、虾、鳖等。昆虫有蚕、蜂、山蝎等。中草药资源遍及全区,有黄芩、半夏、荆芥、防风、苍术、丹参、土元等100多种。
淄川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5.4亿元,比上年增长17.7%,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.83亿元,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2.98亿元,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8.58亿元,分别增长8.1%、18.1%和18.0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.5亿元,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086万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7960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4215元,全区各项存款余额116.54亿元,各项贷款余额58.97亿元。
农 业
2003年农业总产值6.45亿元,比上年增长12%。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063公顷,农作物播种面积45.01万亩,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.72万亩,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.29万亩。粮食总产8.56万吨,平均亩产227公斤。粮经产值比5:5。肉猪、牛、羊年存栏14.55万头(只)。肉类产量10930吨、蛋类13609吨、奶产量1694吨。水产品总产量0.097万吨。2002年,淄川区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。
工 业
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9.04亿元,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9.2亿元,实现利税19.2亿元,利润总额11.32亿元。
交通和邮电
公路通车里程956.25公里,新建、改建公路总里程49.3公里,年货运量1591万吨,客运量1354万人次。 邮政业务总量2460.11万元。市话18.82万户,主线普及率为25.60线/百人。
贸易和旅游
年末全区注册登记的商品交易市场64个,其中过亿元的市场4处,商品成交额114.99亿元。出口总值32607万美元。合同利用外资6951万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3216.9万美元,新批三资企业11家,增资5家。
城建和环保
全区建成区约化覆盖面积696.13万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36%,绿地率30.8%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.09平方米。